
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 尽管特朗普和几个穆斯林国家作为保证国,达成了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,哈马斯交出了20名生还人质,以色列释放了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,但至今哈马斯才交给以色列4具人质遗体。
按照协议,哈马斯要把28具人质遗体全部交给以色列,因此他们的这个态度明显违反了协议。引发了以色列的强烈不满。 ——【·停火协议落地遇阻·】—— 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的生效曾让中东局势透出微光。这份由美国、埃及、卡塔尔和土耳其四国联合担保的协议,于10月10日中午12时正式启动。协议文本明确约定,以军需在24小时内后撤至商定区域。72小时的人员交换期随之开启。
哈马斯按约定释放了全部20名在世的以色列被扣押人员。以色列也兑现承诺,用大巴将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送返家园。本以为和平进程能稳步推进,遗体交付环节却出现了裂痕。按照协议条款,哈马斯需交还所有以方被扣押人员的遗体,总数共计28具。截至10月14日,他们仅移交了4具。
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在13日的社交媒体发文里态度强硬。他直言哈马斯的拖延行为已构成对停火协议的公然违反。以色列官方的不满情绪迅速发酵,一场新的危机正在酝酿。四国签署的担保文件,此刻正面临首次严峻考验。 ——【·哈马斯的拖延术·】—— 哈马斯发言人哈泽姆卡西姆14日出面回应争议。他声称组织正全力遵守协议细节,同时强调移交遗体存在客观困难。这一说法并非全无依据。红十字会此前就指出,加沙废墟之下的遗体搜寻工作可能需要数周时间。战斗造成的混乱现场,甚至让看管遗体的武装人员都面临生命威胁。
但以色列安全官员并不认可这套说辞。他们通过媒体放出消息,认为哈马斯根本没有归还遗体的真实动机。更深层的原因逐渐浮出水面。分析人士指出,哈马斯显然不想轻易退出加沙的权力舞台。遗体成了他们手中最后的谈判筹码,用以换取更多利益空间。
这种押注式的操作正在引发反噬。阿拉伯世界的舆论对这种扣押遗体的行为多有不齿。毕竟遗体的价值远不能与活人质相比。一旦战事重启,以色列的打击只会更加迅猛,不会因遗体存在而有所顾忌。哈马斯的处境,反而可能因这步险棋变得更糟。 ——【·以色列反制加码·】—— 以色列的反制措施来得迅速且直接。10月14日,以色列官方放出狠话,威胁要封锁拉法口岸。这个连接埃及与加沙的关键通道,是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入加沙的主要门户。此前数据显示,停火初期这里日均能通过三百多辆援助卡车,物资涵盖食品、药品与燃料。
封锁口岸的后果不堪设想。联合国曾有报告显示,类似的口岸限制曾让加沙援助物资锐减三分之二。如今加沙地带59%的基本药物已断供,37%的医疗用品告急。一旦拉法口岸关闭,数万名依赖援助生存的民众将陷入绝境。
以色列的意图很明确。他们想用民生压力倒逼哈马斯就范。要求对方尽快交齐剩余遗体,完成协议约定。则抛出更核心的要求:哈马斯必须自行解除武装。以色列军方的表态带着警告意味,若对方拒绝,他们将亲自出手执行缴械。 ——【·特朗普撂狠话·】—— 作为担保国代表的特朗普,在14日打破了沉默。他在白宫与阿根廷总统米莱的会谈中公开表态,将矛头直指哈马斯。这位美国前总统声称已通过中间人向哈马斯传递了最后通牒。
“他们必须解除武装,否则我们会强制缴械。”特朗普的话语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。他甚至透露哈马斯已口头同意解除武装,称这与自己提出的“20点计划”相符。但这番说辞并未得到广泛认可,外界普遍认为停火和平方案的前景已愈发黯淡。
更令人关注的是特朗普提及的武力选项。“这会很快发生,甚至可能以暴力方式。”他的表态让地区局势瞬间升温。反观哈马斯,不仅没有示弱,反而通过街头处决对立武装人员的方式展示控制权。双方的强硬姿态碰撞在一起,让本就脆弱的停火协议摇摇欲坠。 ——【·结语·】—— 四国担保的和平框架正在经受最严峻的考验。哈马斯手中的24具遗体仍未交付。拉法口岸的援助通道随时可能关闭。特朗普的武力威胁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。加沙的和平曙光,正被新一轮的对峙阴影逐渐吞噬。


贵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